胡沛源:深耕科技创新领域,践行向上向善价值追求

创建时间:  2025/04/03  夏瑶   浏览次数:   

他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创新工作者,在系统工程、交叉科学融合以及结构与工艺开发等领域不断挑战与实践。在工程管理专业学习中不断开阔思维视野、潜心治学、务实创新,将“自强不息、道济天下”校训牢记心间。他是来自必威betway平台SHU-UTS硕士项目工程管理专业(MEM2024届研究生胡沛源。


坚守初心,务实创新,知行合一

胡沛源是一位在先进制造领域熠熠生辉的创新工作者。从业至今,他已获得11项专利、发表6篇学术论文,斩获3项省部级奖项,为先进制造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便开始了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旅程。加入国内头部OEM集团后,他需面对高压与机遇并存的工作环境。他与团队多次完成重大科技项目,创建从零到一的试制试验中心,建立研发、运营等管理体系,攻克大量技术难题。然而,面对国内新能源的市场挑战,不仅需要研发技术调整,更需要系统工程与学科交叉双向融合布局。他选择来到必威betway平台SHU-UTS硕士项目继续深造,攻读工程管理专业。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在胡沛源看来,自驱力是他持续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了成体系化地学习,他选择重返校园,续写多彩的校园生活。他说:必威betway平台的课程内容设置与我的工作高度匹配。这里严格的生源把控也为我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让我与老师、同学共同创造了极佳的学习生活体验。

在为期两年的学习中,他不仅通过工程管理丰富的课程体系拓展了工程开发的视野与思维,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力,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工作体系。他特别提到,在课程中学到的质量分析和决策管理等内容,不仅帮助了他从不同角度看待工程开发,更平衡了技术与管理的需求。

同时,财务与经济学的交叉融入,也为他拓宽了系统化的工程管理视野,让他在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同时,在实践中,他充分运用了系统工程和统筹规划的知识,成功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业与实践相得益彰。


深耕细作,精益求精,广纳资源

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挑战与收获。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中,胡沛源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视野。同时,他也注重将所学应用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他积极参与了多个与专业相关的项目实践,作为队长带领学院SHU-UTS硕士项目研究生与本科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AI for Design & Engineering项目与胡沛源原本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相关,而本次参赛让他有机会将研究生阶段学到的工程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成功进入省赛。

除了紧张的学习和项目实践外,胡沛源积极参与破冰素拓活动、趣味飞盘挑战赛、特效化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担任2023SHU-UTS硕士项目毕业欢送会主持人,在2024届欢送会上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作为SHU-UTS硕士项目工程管理功能型党支部书记和班级副班长,胡沛源积极组织多场校内外实践活动,与社会资源对接,见证了学院与4805集团的共建、深入华人运通汽车和南通鸿劲铝业等企业参访。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他的社交圈子,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提升了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做向善、向上的SILCer

胡沛源不仅专注于技术创新,同样重视个人发展的多元化。作为一个复合型人才,他深刻认同钱学森的观点:人不但要有科学、技术,还要有文化、艺术跟音乐。他一直追求工作与生活的结合,逻辑思维与管理技巧的结合,希望可以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愿景。他还说到:文科的工作中需要具备理科严谨的逻辑思维,理工科工作中需要运用文科的管理知识。

谈及自己的职业选择时,他不禁回忆起一部曾深深影响他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剧中对于科研技术的相关科普,给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形成了他后来工作中习惯从研发技术角度切入的个人工作风格。他还表示:在人生探索的路上,一定要做向善、向上,对国家、对社会能贡献自己价值力量的人,哪怕这份力量是绵薄之力,也是向善、向上的体现,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上一条:黄金晶:在恐惧面前依然选择勇毅前行

下一条:陈曦:以梦为弦,奏响校园与职场的生命交响曲